close

台北星期天.jpg

這部電影的心得,差點就給時間流逝消失去了,直到前幾日從彰化鄉間與越南勞工的計程車共乘的經驗中,激起想寫的欲望。

外籍勞工在台灣是相當尋常的事情,漸漸的也在各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外勞街、外勞酒店、外勞商圈,這些透過工作、婚姻、偷渡而來台灣長期居住的新住民,確實是把這當成了第二故鄉了,但故鄉總還是故鄉,那兒有年邁的父母,那兒有孤寂的妻兒,那兒有在這永遠尋不著的家鄉味,鄉愁,是無分國界的。

《台北星期天》的劇情架構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產生,和多數的新住民處境大相逕庭,而本片導演何蔚庭邀請到菲國當紅影星的助陣,更是為《台》片的精彩度大幅提升。

無論是飾演吊兒啷噹馬諾奧的Epy Quizon,還是臉部表情憨直卻喜感頗佳的迪艾斯(Bayani Agbayani飾),都有令人驚艷的感受。前者的天馬行空與後者的多慮穩重呈現相當的對比,但這樣的對比就有如七爺八爺或王哥柳哥的搭配,頗有互補之效。

再談起劇情(劇透請見諒),馬諾奧在一次的假日中,終於前去尋找他朝思暮想的女神,正巧她在電頭髮,在人生鼎沸的外勞理髮店外,坐著像是顧店小姐的兩位店員,訕笑的說女神喜歡某某路上的芒果冰,他便就歡喜的前去了。

這段畫面的呈現讓我想起台灣早期電影裡特殊行業的景象,總有三兩個像是媽媽桑的人坐在店外,手持輕扇,腳踩跟拖,一臉的輕浮,像是對人生絕望後的最後表情。

或許坐在理髮廳外的那兩人,也是這樣的背景,而現實中,或許這樣的人,也是默默的在社會角落扮演著這不討喜的角色,這一切,也是為了生活和異鄉嗷嗷待哺的小孩嘛!?

想當然爾的馬諾奧被放鴿子了,同時迪艾斯也在另一地對他在台灣的女友提出分手,是因他得知遠在菲國的老婆出了車禍受了傷,心生愧疚。這是新住民在台灣的常態,即便在家鄉有妻子,但在台灣總還是會找尋中意的對象陪伴,若要說台商在大陸包二奶有所雷同,我想,其因都是孤單吧!

電影的轉折與重心是一座沙發,一座在街頭被遺棄的紅色沙發,我不曉得紅色沙發是否有什麼具體的意象象徵,但就劇情看來,到像是在鄉愁與現實失意下,唯一能緊抓住的慰藉。

台北星期天2.jpg  

天真的馬諾奧對著笛艾斯說著:「你想像一下,在我們宿舍的陽台,下班洗澡後,像這樣坐在(橫躺狀)沙發上,喝一口台灣啤酒,看著天上的星星,然後想著,如果上面是天堂,那這裡是哪裡,如果上面不是天堂,那這裡又是哪裡。」嘿!這就像每個行夢者會說出的囈語,聽來有些可笑,但在我看來,有種莫名的感動。

當兩人決定把沙發搬回的開始,便是本片主軸的開端,他們遇上酒醉的騎士、跳樓的學生、狂追的記者、開回收車的阿伯、和過不了的河。我特別喜歡最後河的那段,當兩人得知沙發搬不回去時,馬諾奧像是大夢初醒般的回神,對艾迪斯說:「我們回去吧!(類似之類的對話)」,但一路持反對意見且不斷幹譙的艾迪斯卻說:「那沙發呢?」

 台北星期天1.jpg

(圖左為馬諾奧,圖右為艾迪斯)

很有趣吧!其實兩人是相互扶持的,只是透過彼此所擁有的特質,慰藉著對方所欠缺的區塊。兩人知道回去工廠的時間來不及了,索性的乘著沙發在河上飄流,唱起故鄉的那首歌,輕快的歌謠,手中的啤酒,無憂的夜,那兒就像是宿舍上擺著紅色沙發般那樣,那兒、那夜對他們就是天堂,最終,兩人被遣返了,縱使失去相對高額的薪資來源,但,水終究還是故鄉甜,輕快的歌聲又在揚起,在電腦揚聲器傳出,飄進悠悠心裡。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G 的頭像
    E.G

    E.G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