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jpg

有很多好電影常常會在院線片的大量行銷手法下,讓人們錯過了,尤其國片更是如此,往往在國外紅完後再回台受到重視,讓人不難認為,政府的國家政策取向,已經嚴重忽略文化發展。

 《流浪神狗人》正是一部從國外贏得掌聲載譽而歸的電影作品,從柏林、釜山、瑞士、溫哥華、法國、香港再回台灣。導演陳芯宜於2000年以《我是阿銘啦》一片嶄露頭角,爾後更獲得新聞局補助輔導金贊助拍攝「流離島影系列─誰來釣魚?」其縝密的劇情結構,搭配台灣特有的庶民幽默,不僅為影片帶來活潑的氛圍,更突顯出台灣特有的人情味。

 而本劇中沒有既有的單一主角,劇中共有六個主要人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家庭,一樣面對困窘的人生。若是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者,觀看本片必有觀照己身的認同感與無奈,彷彿影片中訴說著的某個情結,就像過去一段難以忘懷的回憶,苦澀、煎熬、憂鬱,久久無法釋懷。

 正也因為人生如此苦,宗教在劇中扮演著極大的心靈慰藉者,導演也巧妙的以高捷所飾演的神明收容者做為兩相對比的角色,當宗教無法獲得共鳴或給予信眾身心靈上的滿足時,往往落得的是浪跡山林一隅,讓人不免唏噓,人真是難伺候。

 

隨著劇情的走向,劇中人物所面臨的難題漸漸露出轉機,說是神明顯靈也好,說是心境轉換也罷!我們看見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命力,感受到無比的能量從每個努力想要生存的角色中散發出來,莫名的感動隨之襲來,這是屬於台灣的庶民世界。

 

在人心困頓的年代,「流浪」一詞在劇中獲得全新詮釋的機會,是一種放開胸襟的情緒,是一種重生的表徵,是一種天無絕人之路的意義,神狗人是你,是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