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首.jpg 

(頗有美式幽默的海報風格。FROM:開演電影。)


九把刀雙棲作品再度上映,這是改編自「殺手,風華絕代的正義」的作品。

 

九把刀是近年個人風格相當強烈的創作者,從文字發跡到躍上大螢幕,不提輿論公評的兩極,光就創作量而言,他確實有令人尊敬之處。

 

1.jpg 

(之前看到早期納豆在胡瓜的綜藝節目出現,那時候瘦多了。FROM:開眼電影。)

 

《殺手歐陽盆栽》還有一大賣點,正是首次跨界演出的歌手蕭敬騰,就處女作而言,確實有蠻多生疏的演出,尤其是第一個鏡頭的微笑,後座還有人噗滋一笑說「好不自然」,由此可見,隔行如隔山。

 

劇情主要描述新一代殺手(蕭敬騰 )在師傅調教完成出師之際,接到第一個CASE就未能完成之後的省思,省思之源來自於對被殺者的同情,其中幾句台詞類似「這麼衰的人還要被殺,他真是衰爆了。」的憐憫心態,是延續劇情持續往下走的主構。

 

2.jpg  

(不得不說,黃立成在這部戲罵得髒話真多,兒童請由家長陪同觀賞。FROM:開眼電影。)

 

然而殺手無法殺人,正如同恐龍法官無法高比率的做出符合社會期待的正確判決那般失職,但前者是基於憐憫心態而非有失專業的情況,相較於後者根本就是讀書機器的人民公僕,後者註定要面對譴責和自我檢討。

 

3.jpg 

(趙哥是那種一出現就有戲的人。FROM:開眼電影。)

 

談談其他配角,其實我相當喜愛這部片中的幾個演員,如馬念先、曾志偉、趙哥等,比起年輕演員,這幾名較資深的前輩,都散發出一種較內斂沉穩的戲劇感,並非否定年輕演員的演出,換言之,前輩的成熟來自於經驗累積和角色定位,像是曾志偉的黑道習氣、馬念先的草根人物、趙哥的阿台形象,而戲劇新人因為處於尚未被定位的試探期,故每個角色的詮釋可能都是初體驗若無先天的戲劇天份,應是還得經過時間和經驗的淬煉。

 

4.jpg  

(《第三十六個故事》的妹妹(林辰唏),大家還記得吧!年輕很有潛力。FROM:開眼電影。) 


《殺》的劇情架構嚴格說來有些鬆散,可能會是往後評價不高的主因,劇情交代都沒有雜誌裡頭的專欄報導來得縝密,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笑果方面,想當然爾,肯定是少不了會有的,基於蕭敬騰和娛樂性,影末還出現了爆點,在此不加透露,但我覺得那是最好笑的地方,遲遲我笑了有10幾秒之久,還享受到一曲高歌,算得上是Happy Ending

 

5.jpg 

(後段的武打有隱藏一些笑點。FROM:開眼電影。) 


 

最近讀到雜誌上的文章提到,探討台灣電影陷入一種《海角七號》後的框架,流於停滯無法創新情形,《殺》似乎也是如此,這理當不是壞事,畢竟這樣的影片深受台灣人喜愛,也容易和在地觀眾引起共鳴,況且誰想做賠錢的生意,但該專欄作者無非是想要提醒台灣電影圈,老梗可以一直唱,但新梗不能沒有的論點,或許這是每個產業都會碰到的停滯期,但也不能因此放棄「研發」單位的存在。


總結本片若非刀哥、騰迷,大可等DVD出租或是二輪上映,可是如果你覺得爆米花都買了,那就進去吧!

 

好蘋果推薦:●●●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