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一再透過媒體傳達核能發電廠一旦停擺,屆時全台電費將會漲幅超過一倍的訊息,口吻敘述間充滿鄙視環境保護政策的意味,充斥著大財團思維,視環團為經濟成長殺手,鄙夷這番、那番,經濟至上云云、電費調漲云云,那何不台電員工皆表達願意長居核電廠周圍,以捍衛核能發電的未來,或許還能拉攏少部分中間看法的人民支持。

 

日前在台中茉莉閒逛買書,朋友硬是推薦1995年由「中唐志業」「南十字星文庫」系列叢書中的「烈火鳳凰」,本書是以「車諾比」核災為背景的小說,由美國作家「凱琳‧海斯」執筆撰寫。書側簡介描述當時她和家人正是住在佛蒙特州的維爾斯維爾,距離最近的核電廠僅有不到20哩之遙,主以表達心中對於核電的疑慮與恐懼。

 

故事架構簡單,描述一對從災區逃出受輻射感染的母子,背負「疏散者」身分藏匿在一所祖孫相依為命的農場裡,延伸出人性惻隱之心及性善本質,再以看似平述卻隱含批判意味的筆觸,表達對核能發展的反對立場;全書大量彰顯付出與愛的美好,縱使是悲劇收場,結尾還是瀰漫著對未來期待的氛圍,應是作家對核電停擺的浪漫情懷使然,也是身為作家僅能盡最大之力吧!

 

工作使自己有機會接觸到商業社會的運作模式,不僅不為這社會主體運作機器感到佩服光榮,反倒一天天感到無奈及傷感,主事者往往如同台電高層主管般睥睨金錢外的一切,拋卻環境、誠信、倫理、道德和本性,久了也就有一套說詞:「社會就是這樣。」

 

當然沆瀣之氣吸引同類傳承,信者自然恆信,畢竟追逐權利路上確實最終都能獲得權利,多或少之分而已,這把「付出在哪裡,收穫在哪裡。」的勵志論調,偏差運用到如此發揚光大,對人類社會未來是好是壞,從近幾十年關於人類自毀的災害中,漸漸有了答案,「人定勝天」就快是謬論了。

 

書中幾處也能看出作家在書寫過程中的激動,許多文字仍能感受到其力道存在,例如:「有人能真正瞭解嗎?在災變還沒發生以前,伊斯拉的爸爸比我們都清楚核能電廠的黑暗面,卻還是沒能夠真正的預測它的嚴重性和可怕程度。」更有:「我卻想起事件剛發生時,每個人都在談論。但現在,其他新聞變更重要了,彷彿庫克夏事件,從沒有發生過似的,人們怎能如此漸忘?」

 

書中的伊斯拉爸爸是核電廠的管理員,可謂是對核能發電瞭若指掌,但即便像是這樣頂尖的科學家,面對核能災變之時,卻也僅能束手無策,任其它對人類及環境的破壞和威脅,甚而犧牲性命,此段敘寫頗有人類自毀於科技的暗喻。然而後段描述著人類的健忘,誠如前些日子才發生的日本核災,姑且不論台灣或是其它國家,日本本國其他縣省,持續追蹤關心甚至投入協助的非本地人,還能有幾個,也是頗令人好奇,不僅凸顯人性對於與己身無關事務的冷感,更在在突顯新聞環境變遷後,在私營媒體當道之下,以往採「有價值」的報導準則,嚴重傾向「有價格」的區塊,而這樣的現象,在1995年就已發酵,直至現今網路蓬勃的年代,更是將之變成行銷工具,不禁令人感到汗顏,新聞價值淪陷,等同於社會價值淪陷。

 

作者透過溫馨的故事撰寫此書,除是想表達人性之善與美,更多想傳達的無非是對核能發電存在的質疑及必要性,又或者是說,人類須反思對科技狂熱般的嚮往,亦是象徵對慾望無窮擴張的當下,是否有該停下腳步重新思考的可能!?

 

科技果真為人類帶來諸多便利,自己也受益其中,然在持續「進步」至上論調高張之時,想想某些被刻意遺忘的「威脅」始終伴隨著「進步」存在,其萬分之一發生的後果是否真為你我願意接受,看過本書及以下附上的蘇聯「車諾比事件」短片,大可深切思量,人類真得認真考慮「退步」的選擇,古人不也有這麼一句話說著,「退步原來是向前。」

 

台電新聞連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21/2/2rxcd.html

車諾比剪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_LA_PnAQONo&feature=fvwrel

(註:影片含有輻射受害者圖片,請自行增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