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204-1600.jpg

爵士音樂節似乎已成為台中市一年一度的盛會了,然而今年是第一次在市民大道主場地上聆聽,大家席地而坐的景象,一時半刻讓我聯想起那個無法參與的年代與音樂盛會,「胡士托」。

然而胡士托終究還是胡士托的,只是身為一個在資本主義發酵年代下的產物(被父母生下),心中不免渴望著自己的國家能有那麼一段令人嚮往的音樂會;雖胡士托最初的本質還是商業行為,但屈屈的商業行為是無法造就此段傳奇的,嬉皮與反戰的中旨,才是讓它能名留音樂史的主因。

近來參加了一個講座,是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范光龍主講,談得主題是「海平面上升」,環保意識在台灣逐年受到重視,但在經濟發展首要的壓迫下,其受政府機關關愛眼神的機會,只有在顧及到選舉勝敗之時,才能浮上檯面,汲汲營營的大眾,在「責任制」體系的文化中,根本無多餘心力去探究與反抗,僅能隨企業與政府間眉來眼去的雙奏曲前進。

有趣的是,因選舉的到來,某前代風雲人物的選邊站,引起了第三勢力的話題,媒體追逐與名嘴隔空評論,再度挑起「三方」對立,實則想想,干我屁事!

話是重了些,但回歸民主制度,真正的主人,不就是人民嗎?台灣的人民很容易忘記,容易隨著媒體的話題製造與政黨歸屬造成彼此間的對立,朋友家人間,為立場不同輕者冷戰者不在少數,更甚者從此不相理睬大有人在,但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人民,那些政治既得利益者僅會竊笑,並把同樣的把戲在下次、下下次不斷操弄,嗚呼哀哉。

范光龍教授的演講是活潑風趣的,因在環保眾多理論上的專有名詞,他幾乎隻字未提,僅不斷的以生活經驗來引導聽眾,環保如何做起,又為何我們需要環保,其中在談及消費習慣上,他輕鬆舉了個自己老婆的例子,他說有一天,他老婆高興的對他炫耀一台「做麵包機」,因為原價NT5000元的機器,她只花NT3000元就買到了,現賺NT2000元,當下並興沖沖的做出成品,他說,「實在好吃。」但最後的結果,還是賠了,他笑說,「因為17年來只吃過那一次。」

IMG_8207-1600.jpg

回頭說來,爵士音樂節真的是台中市民極大的福祉,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更可提升市民文化素養,但更急切渴望的是,希望藉由國外音樂文化的交流,喚起台灣人民最原始對生活()心靈渴望的滿足,像是那隨音樂身體晃動的爵士樂迷、像是那席地趴坐的小朋友、像是純然投入律動的樂手、像是那群在近五十年前緩緩邁入胡士托場地的嬉皮,心中擁有的,是老掉牙的「愛與和平」。

IMG_8201-160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