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言劇照.jpg

無言封面.jpg

中影亞太影展在台中國美館展出,12/09~12/11,有免費的電影真的很不賴,尤其是老電影。

金融海嘯來襲,淹沒了千千萬萬個股民,擊倒了無數個數不清的家庭,然而窮途末路有人選擇揮舞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與負債,也有人堅強的活了下來,「這一切,卻都是幸福的。」在那個日據礦坑的年代,他們一定會這樣說。

 

對於生在台灣經濟起飛年代之後的人而言,真正大環境的大苦或許沒有任何體驗,也就更難想像當時的狀況,唯一能接近那樣的時空,只能透過電影的呈現來加以想像,然而光想像就已如此令人沉重與嘆息,更何況經歷的那些人、事、物。

 

礦坑是個不見天日的工作環境,潮濕的空氣加上爆破山洞引起的空氣汙染,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維持自己工作的動力就是能偷偷夾帶幾個金塊發了小財,回鄉下老家過好一點的生活。

 

在如此的環境下,聲色場所的形成是不可避免,亦或是必要的,甚至和礦坑工人們產生一種近似家人的情感。

 

任何大時代的悲傷都夾帶著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日據時代便是一本厚厚的歷史,夾藏在每個經歷者的心中;片中的轉折是礦坑來了一位新的礦長,愛聽交響樂的礦長一表人才,殊不知心中住著名為權貴的猛獸,滿滿是欺辱與壓榨利爪。

 

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忍受彎腰受辱的委屈,更何況是男人,殖民時代的無奈感,片中處處可見,然而女人的地位更被現實逼迫的僅剩生理宣洩與照顧小孩的工具,對於未來的期待,只有那礦坑裡可能帶出的金塊,必須付出的風險卻是男人的屍體。

 

21世紀是資訊發達的世紀,也是勵志書發達的世紀,我們生活富裕了許多,遮風避雨的房屋不再是木頭與牛糞,然而崩解的卻是心裡那道牆,人情的互動化為無形的網路,多了點互動,少了點溫度,憂鬱症便悄悄的流行,侵蝕每個寂寞的心靈;大時代的無奈是彼時,還是此時!?

 

小人物的故事總是引得起共鳴,正因此《不能沒有你》在今年的金馬獎大放異彩,但小人物的創傷與苦澀,卻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起,但願看完電影的那份沉重,能喚起人人心中的良田,珍惜、滿足與同理心或許才是導演們最希望傳達的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