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204-1600.jpg

爵士音樂節似乎已成為台中市一年一度的盛會了,然而今年是第一次在市民大道主場地上聆聽,大家席地而坐的景象,一時半刻讓我聯想起那個無法參與的年代與音樂盛會,「胡士托」。

然而胡士托終究還是胡士托的,只是身為一個在資本主義發酵年代下的產物(被父母生下),心中不免渴望著自己的國家能有那麼一段令人嚮往的音樂會;雖胡士托最初的本質還是商業行為,但屈屈的商業行為是無法造就此段傳奇的,嬉皮與反戰的中旨,才是讓它能名留音樂史的主因。

近來參加了一個講座,是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范光龍主講,談得主題是「海平面上升」,環保意識在台灣逐年受到重視,但在經濟發展首要的壓迫下,其受政府機關關愛眼神的機會,只有在顧及到選舉勝敗之時,才能浮上檯面,汲汲營營的大眾,在「責任制」體系的文化中,根本無多餘心力去探究與反抗,僅能隨企業與政府間眉來眼去的雙奏曲前進。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風災 老嫗.jpg

(圖片截自 伊甸家族&枋桂服務中心:http://www.wretch.cc/blog/loveeden88)

風雨無情劃破台灣人的土地
水襲土掩 家毀人傷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自己的星球裡做夢.JPG

常常我們藉由閱讀別人的故事,來化為自己成長的能量,像是一道道的強心針,打在弱不禁風的病人上,爾後即是一段聽天由命的等待嗎?

從看別人如何做夢,到執行夢的過程,是一段令人心曠神怡的勵志故事,因為人們習慣吸取自己喜愛的、美好的部分,反射性的把作者提到的那些極其苦澀的孤單與絕望拋卻腦後,頓時以為,夢想的達成像是從家裡走到附近的便利商店一般,充滿暫時性的,信心。

即使是這樣,作夢的人,始終還是不曾放棄過追夢的路。「黃俊隆」,以英國文學家T.E.Lawrence的「有人睡覺時做夢,有人醒著做夢,而醒著作夢的人比較可怕,因為他真的會去做。」做為座右銘砥礪自己,從企管系插大廣告系,從唱片公司到出版社,所有的誇界都是一場冒險,以大破大立的精神,一次次循著心中的渴望,勇敢的做夢,【一人出版社】,就是這樣來的。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承認,這有衝篇數的嫌疑,但我真的很想分享給路過的你、不認識的你、認識的你知道,有些人,是這樣默默的,仔細的,愛著台灣。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宮中等待果陀.jpg

首先,我得感謝教育部線上辭典,基於識字不多,在打齊格飛‧藍茨(ㄘˊ)的中譯名時,始終無法找到正確的讀音,於是打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OS:其實是現在沒弄懂,半夜睡不著),所以還是上了教育部的網站。

在此之前,若真要讀過和德國有關的作品,無非是遠嫁他方的台灣作家龍應台、鄭華娟等人的書籍,正統德國風格的接觸,這還是第一次。

齊格飛‧藍茨,德國當代最受歡迎作家之一,其實有逛書局的人多少看過他的代表作,《德語課》,探討德國被納粹踐踏的公民義務進行反省,在戰後廣受流傳閱覽,直至今日,譯本已再版不知幾回,仍影響著大戰後的德國與世界各地的讀者。

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